社会实践|| “石榴籽民族行”实践队赴辽宁两市开展探寻满族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8-28浏览次数:119

赫图阿拉城汉宫大衙门合影  田嘉欣摄

 

实践队员参观满族旗袍博物馆  孙熙谌摄

 

参观沈阳故宫凤凰楼  田嘉欣摄

 

采访满族文化守望者-孙相适老人  田嘉欣摄

     “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XC体育“石榴籽民族行”实践队于2023年8月18日至8月25日在辽宁省两市开展以“实践探满族行迹,石榴籽筑梦中华”为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赫图阿拉,探清史之源

      为之后深入调研满族文化的传承及传播现状“石榴籽民族行”实践队首先前往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城开展实践活动,探寻满族起源。

      走入内城,随处可见黄白红蓝、交叉而立的满清八旗,以及满族特色建筑——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实践队员在满族历史文化长廊中观赏一场满族文化盛宴,在满族刺绣博物馆体验满族刺绣的魅力。在赫图阿拉城真的能看到满族先人生活过的痕迹,坐在努尔哈赤曾坐卧过的炕上,用汗王打的罕王井水洗手,感受大汗的温度和气场,这一刻感觉自己在和历史上的人物跨时空对话,非常奇妙的感受。”实践队员梁偌童在体验“金盆洗手”后有感而发。赫图阿拉城不仅是一座极具满族历史古韵的城池,也是一座民族融合的老城。溢满苦涩药香的八旗秘药店、风味独特醇香的满族饽饽铺与二十四孝功德碑、内城中轴对称的建筑布局等汉族元素相碰撞,充分体现了满汉文化跨越时代的融合统一。

走进盛京故宫,探王朝之始

      回眸历史长河画卷,满族先民建立了一个灿烂而辉煌的王朝——“大清王朝”。“石榴籽民族行”实践队沿着历史的脉络一路来到了满清王朝初期发展之地“盛京故宫”。

      盛京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为满清王朝的初期皇宫。由于清初财政状况拮据,因而皇宫修建规模较小,远没有北京故宫的富丽堂皇。实践队员置行于琉璃绿瓦间,感受着一个王朝起建时的古朴不易。目光所及之处,斑驳的红墙沉淀着四百多年的历史,殿前的日晷见证着日月的交替;沧桑与荒凉下,是昔日的盛京风华,是满族王朝坚韧而深沉的流金岁月。“之前曾去过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相比于北京故宫的满族特色更鲜明,不亲眼见到不会有这么直观的感受。”实践队员田嘉欣轻抚古朴的铜锁说。在导游的讲解下,实践队员了解到凤凰楼内檐彩画体现出满族特色三宝珠吉祥草,故宫东路生动而粗犷的单体造型与朴素的装饰也带有北京故宫所没有的原始美,但是相比于赫图阿拉城的传统满族建筑,沈阳故宫也已体现出汉、满、蒙、藏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建筑风格。

      随着文创IP的火热,沈阳故宫也紧跟时代热潮,与当地雪糕老品牌德氏联名推出大政殿、凤凰楼等建筑的文创雪糕,虎头鞋、满绣、旗袍等满族元素也通过文创的形式为更多人所知晓,实践队去文创店考察调研了解到文化传播的不易,更坚定了实践队员要将多民族文化传承、融合、传播下去的决心。

走进满族小吃,品细腻醇香

      在清楚满族发展脉络后,“石榴籽民族行”实践队一路寻根问底,又向满族传统特色食物探索进发。满族的饮食风俗带有浓厚的北方特色,在长期的生活累积中形成了色味丰富、独具特色的满族饮食文化。这一站,“石榴籽民族行”实践队来到了新宾满族自治县南杂木镇中学,老党员孙董事长热情的接待了实践队,邀请实践队员至家中一起品味满族美食的传统魅力。

     “满族人以面食为主要的日常主食,食物多具有酥、粘、酸、凉四个特点。满族食用谷类有玉米、粟、麦、高粱等十余种,这些谷类是面食的主要食材,可以用其制作成多种美食,饽饽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不同的节日场合满族人民也会准备不同的美食以待宾客。”在孙董事长的介绍中,实践队员对满族食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观摩学习孙董事长夫人制作苏子叶饽饽后,实践队员跃跃欲试纷纷上手制作美味,小小的餐桌上充满欢声笑语。随后实践队员又跟着孙董事长制作了豆面饽饽、皮冻等满族特色小吃。“一次满族之行,不仅体验了丰富多彩的满族文化,更加感受到了满族热情好客的风土人情。”实践队员孙熙谌感慨

走近文化守望者——访孙相适先生

      为能深入走进满族文化,探寻满文化背后藏匿的不朽之史,“石榴籽民族行”实践队几经辗转联络,在孙董事长的热情引荐下,有幸采访到了抚顺市满族文化的守望者——孙相适老人。

      孙老凭借一生对于满族文化探寻的热爱,走遍东北三省,用尽毕生心血,撰写了《走进满族姓氏》一书。这是在清前史海中撷取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为满族文化探索延续贡献一份不眠的灯火。在实践队员拜访孙老时,年过耄耋的孙老已然白发苍苍,但身子骨仍十分硬朗。得知实践队员的来意后,孙老便热切地与队员们交谈。孙老恳切地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非常欣慰你们能够远道而来,亲自去往满族人民的故乡探寻满族的文化基因,就像当年身披行囊的我一样。”这位慈祥博学的老者,在一谈起满族姓氏文化时,立刻变得认真严肃起来,如数家珍地为实践队员讲解满族姓氏满族习俗“原来,任何一处文明的背后,都如此的丰富而生动;任何一个未知的领域,都蕴藏了那么多的典藏值得探寻。”实践队员赵茹雨在拜访孙老后由衷感叹道。

      不论是满族的姓氏还是建筑风格亦或者是小吃、服装,在时代变迁中均逐渐汉化发展,以自我牺牲顺应社会潮流趋势,助力民族和谐统一、满汉融合。这便是满族人民的智慧所在,与智慧并行的还有满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与忠心。国家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有爱。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小我力量,这既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石榴籽民族行”实践队的初心使命与行动意义。锦绣山河,芳韵文化,民族风姿献中华。实践队将继续前行,为中华各民族文化繁荣和谐发展不断奋斗,以青年之担当,助力各民族绽放文明之花!

                              作者:吴冰、孙熙谌  责任编辑:郑健  审核:周辉)

                                               


校内导航

友情链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