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微石逐星实践队赴莒南县调研红色资源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8-07浏览次数:131

      为更好发掘莒南红色文化资源,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2023729日至82日,XCSport“微石逐星实践队”联合济南大学乡村振兴实践团和中国海洋大学乡村振兴实践团围绕莒南县“一府一崖一寨”及周边村镇、红色故址共同展开了调研,结合“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内容,依托莒南县红色资源,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调研红色文旅

重走红色足迹,调研省政府旧址

大店镇是鲁东南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地主庄园群——庄氏庄园,占地70亩,由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组成。明清两代,大店庄氏家族以农耕立业、教育起家,拥有良田万顷,家财万贯。抗战时期,罗荣桓、徐向前、朱瑞、黎玉、肖华等革命家都在这里奋战过,为夺取胜利立下汗马功劳。如今这里已成为弘扬沂蒙精神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走进旧址,那一间间会议室,一副副革命前辈们使用过的床凳桌椅,一份份泛黄的文献史料,都诉说着当年的峥嵘岁月。团队成员对旧址的文物保护情况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对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了游客组成和景区建设情况。

调研省政府旧址 付文豪摄

调研省政府旧址 付文豪摄


追溯红色记忆,走进渊子崖村

渊子崖保卫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战役之一,在前往调研之前,团队几经辗转,联系到正在筹拍电影《血性渊子崖》的莒南籍导演郭晓峰先生,通过与他交流,了解这场壮烈的战役。他对红色题材的主旋律影片情有独钟,表示希望通过影再现渊子崖的英勇事迹,让更多人感受沂蒙英雄儿女的血性与骨气。作为一位著名导演,郭晓峰先生从未忘记家乡,尽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从影片中看见莒南。到达渊子崖村,团队成员在纪念碑前,向烈士们献上一束鲜花,并鞠躬以表崇敬。

采访郭晓峰先生 付文豪摄


访谈红色人物,探望抗战老兵

八一建军节”前后,团队成员事先联系到莒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对莒南县现存的十二名参加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健康状况和生活条件进行了调研。团队成员随大店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张站长来到大店镇峰山前村,慰问抗战老兵慕松武,他讲述了自己抗战时期从枪林弹雨里抢救伤员的经历,谈到目睹数名亲密的战友壮烈牺牲,老人一度哽咽。他说:“当时敌军封锁了水源,为了解渴,只能搬开树林里的石头,趴下去填石头下面的湿泥和冰霜,来湿润干涸的喉咙和嘴唇。有一次战役,炮弹一发接一发呼啸而来,在身边炸开,有一个残片就从身边飞过去,一下子砍在骑马的战友脖子上,他的脖子骨折了,头耷拉在一边,流着血,还是死死抓住马绳,向前方冲出去几十米,然后就被炮火淹没了……”他描述的战争场景,比抗战电影里还要惊心动魄。谈到对青年人的期望,慕松武老人表示:“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人,一定要热爱党,为人民服务,冲在最前面,吃苦在先。”

探望抗战老兵 付文豪摄


体悟红色文化,走近金沟官庄

站在金沟官庄村的团建广场上,团队成员们瞻仰着高高耸立的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纪念碑。她像一座山,更像一座峰,那鲜明的红色宛如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77年来,她始终指引着我们青年人,将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实现自我价值。

参观金沟官庄村团建广场 付文豪摄


实践感悟新征程,挺膺奋进新时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深切体会红色文化里蕴含的民族精神,感悟新时代中国的蓬勃发展,平稳承接新征程的火炬,挺膺奋进,让沂蒙儿女自信的精神风貌成为展现青春的最佳名片。

(作者:李佳慧、曹恩达 责任编辑:郑健 审核:周辉)


校内导航

友情链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