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5日,齐鲁风华实践队调研小组进一步深入大欧村,对大欧村鸟笼制作生产空间进行了调查。活动主要希望通过对大欧村家庭生产作坊的空间物理信息数据(如温湿度,生产空间布局)的测量,来进一步深入了解其生产状况与生产所需的条件。
大欧鸟笼的制作原料存储十分注重温湿度的控制。为确保竹料的质地不受损害,防止开裂或变形,竹料销售中转存储间内充分利用顶棚采光保持着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确保材料的稳定性和质量,实践队成员于鸟笼原料仓库处测量了其相关数据,充分了解了竹料储存所需的温湿度条件。随后,实践队成员又来到了鸟笼生产作坊,由于大欧村生产模式以家庭作坊为主,所以建筑结构多按照生产需要进行布局,以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对此,实践队队员利用激光测距仪等工具从不同角度测绘了当地家庭作坊的建筑结构以及布局。调研小组发现,大欧村鸟笼家庭作坊生产空间合理划分了各个功能区域,包括原材料存放区、加工区、组装区和成品区。以提高生产以及空间利用效率并确保产品质量。
8月5日下午,部分实践队开展访谈,走进街道,深入接触了解一线生产工人的现状。拍摄工具以及生产设备,做好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8月5日晚上,实践队根据调研所得资料,设计出了相关调查问卷,并向大欧村周边村民发放,以了解大欧村非遗产业发展最客观最广泛性的现状,回收问卷后,调研团队将进一步整理并分析所得数据,并将其用于后续的调研和宣传工作中。
通过参与大欧村鸟笼以及田横砚台非遗技艺的调研,齐鲁风华实践队员工成员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非遗技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与创新的纽带。
为了保护和传承青岛本地的非遗技艺,调研小组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通过问卷调查所获取的信息,对于加强相关非遗技艺的宣传推广,提出了加强短视频与电商平台相结合的措施,提高公众对青岛本土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其次,依托青岛本地众多高校资源,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加强与公司方面的合作,让更多年轻人走近文化,传承艺术。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员工团队深入了解并体验了青岛本地非遗技艺的魅力。实践队成员相信,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关注,才能实现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此次调研活动还将进一步整理和编辑所得资料。实践队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将进一步开展新闻宣传,空间数据测绘等工作,为下一步提出相关发展建议做好准备,助力乡村振兴,为青岛地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
作者:许呈林 责任编辑:郑健 审核:周辉
学年校历